全国党建网站联盟>>中央党员教育系列平台>>
当前位置:全国党建网站联盟 > 安徽省 > 黄山市 > 歙县
歙县(拥有乡级网站28个)

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寻求三产融合发展路径
——歙县棠樾村“党建+产业”打造乡村振兴新格局
歙县棠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队长金璐

发布日期:2022-11-09 17:44信息来源:歙县县委组织部 作者:歙县县委组织部 阅读次数: 字体:【   收藏

一、政策背景

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给我国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希望。众所周知,“五大振兴”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,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唯有实现“三产融合”发展,带动农村经济提升,实现共同富裕,才能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,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然而确保乡村产业实现全面变革与发展,政策支持绝对是最大的“东风”,歙县棠樾村便是乘上了这阵“东风”——2013年,棠樾村作为歙县首批7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之一,围绕“三美”目标,经过多年精心打造,组织建设、村容村貌、乡风民风方面均有显著提升。2017年,党的十九大指出,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,必须始终把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。2021年,得益于上级政策支持和自身优势加持,棠樾村又荣幸作为歙县仅有的2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行村之一,成为市政府和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联系村,乡村振兴战略为棠樾村发展带来又一重要机遇,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。

二、村情概况

棠樾村地处歙县西郊5公里处,是国家5A级景区——棠樾牌坊群·鲍家花园所在地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、中国传统村落、安徽省文明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示范村,村内自然环境优美,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明清传统风貌遗存,空间变化极富徽州地方特色,是研究徽州古村落布局、建筑艺术、宗法制度、封建礼教、徽州民俗、徽商历史等方面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,自古以来就有“慈孝天下无双里,衮绣江南第一乡”的美称。全村总面积10.1平方公里,辖棠樾、槐塘(皖南第一华侨村)、稠墅、刘家4片,共14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,14584245人,其中村内华人华侨700余人。棠樾村现有棠樾牌坊群、稠墅牌坊群、古民居群等国保文物3处,槐塘双坊、大母堨等省保文物2处。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收益、景区分红、上级财政补助,2021年村集体收入246.57万元,其中经营性收入70万元。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业、种养业和外出务工,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76元。

三、以党建为引领,推动三产融合发展

作为一个依靠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村落,受近些年国内外旅游大环境影响,村集体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。为了在产业发展上实现突破,以产业振兴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、群众致富,从2021年开始,棠樾村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,通过“党建+产业”的发展模式,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“强大引擎”,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与“四千工程”相结合,凭借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服务队强大优势依托其党建、金融、产业、科技等人才保障、智力支撑、政策支持,夯实一产种植基础,突破二产加工瓶颈,助推三产经济增长,为棠樾村探索三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,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发挥巨大作用

唤醒沉睡土地资源,打造一产新引擎。棠樾村是黄山市乡村振兴标杆村、歙县乡村振兴重点村,发展“党建+产业”离不开“雁阵领航”,准确把握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定位,通过选育领头羊队伍,严密党组织领导机制来强化核心支撑,2021年,黄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长,村两委换届选举了年轻的村党组织书记,村集体有了主心骨、领头雁。驻村工作队到村后,与村“两委”一道通过走访调研、入户座谈、现场踏勘等形式摸清撂荒“底数”,先期流转41户村民66亩闲置土地,注册成立歙县棠樾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,建立“党组织领办+强村公司管理”的运营模式和公司、农户“保底+分红”的利益分配机制,聘用3A信用户为闲置土地复垦利用项目负责人,推行玉米、红薯、油菜等粮油作物“轮作套种”,打造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,以点带面辐射周边,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种植,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,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,带动村民就近务工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稳定,走出一条“示范党建引领+发展绿色种植+巩固脱贫成果+建设美丽乡村+助推乡村旅游+结合主题党日+融入数字电商+再现田园徽州”八合一融合发展之路。据统计,2021年第一季共计产出甜玉米10万斤,天目山小香薯5万斤,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,带动村民务工近500人次,产生务工收益4.5万余元。

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激发二产新活力。2021年来,棠樾村产业发展服务队立足村级优势,围绕重点产业制定发展规划绘制产业发展链接图,在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基础上做好文章,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,谋划二产发展项目,以正在打造的龙门坦农业产业基地为核心,以稠墅槐塘农产品产地为依托,引导加工业向产地下沉,向优势区域聚集。目前已落实资金120万,建成1600立方米冷链仓储中心,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,延长保鲜和供应时间,实现错峰错季销售。推进产销对接,凭借棠樾村土地资源多、农产品产量规模大等优势,在生产区和主城区周边布局主食加工、净菜包装、简单烹饪等加工业,引入“中央厨房”的概念,发展“中央厨房+冷链配送+物流终端”新业态,满足市场多元化、便捷化需求,目前引进第三方(黄山樾徽时代贸易有限公司)与村集体合作,注册SC的同时,近700平方米无尘包装、净配车间已投入使用落实资金300余万,建成960平方米红薯产品加工厂,引进黄山棠樾南雨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,发展红薯加工业,推行村企合作,与安徽省农科院头脑风暴,落地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(饲料)生猪养殖项目,通过构建完善“红薯种植—储藏—加工粉制品—粉丝原材料供应(包装销售)—废渣发酵利用—酒糟(及秸秆)回收喂养畜禽—粪污沤肥还田”绿色产业闭环,有效链接红薯产业和无抗生猪养殖产业。

创新农旅体验业态,丰富三产新空间。棠樾村因牌坊文化、“忠孝节义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闻名,该村始终秉承景区抱团发展思路,积极倡导联动棠樾牌坊群·鲍家花园、四月乡村、云起蝴蝶谷等景区景点,强化宣传推介,紧抓资源整合,筑牢发展根基,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共同体,推动棠樾村全域旅游发展。同时不忘创新农旅体验,发挥产业服务队金融专员作用,推动家庭农场金融用贷,结合“种养+生态+旅游+研学”模式,积极盘活闲置山地160亩创建绿梅观光采摘园,流转闲置水田20亩建造荷花池点亮夏日藕田经济,打造“种养销游”新样板。建设特色民宿集群,依托棠樾牌坊群景区优势,引进中国旅游第一股——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,盘活1648平方米的闲置棠樾小学校舍,依托金龙生态旅游度假山庄,引入黄山徽涵康养休闲农业有限公司,启动“欧洲村民宿群”计划,通过发展精品民宿、特色农家乐,以标杆企业示范带动,引领有条件的村民涉足食宿产业,撬动全村旅游配套食宿产业发展。

数字赋能产品营销,拓宽供销新渠道。以“党建+市场”聚力打造“红色菜篮子”,结合歙县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,围绕信用结果运用便捷化目标,创新开发歙县人自己的社区团购自运品牌“买菜帮”APP及其微信小程序,通过接口访问歙县党建引领信用村平台数据,认证识别信用户信用等级,实际推出信用惠民礼遇政策,着力提升信用“含金量”,让党建增活力、市场增效益、民生增幸福。同时,在“买菜帮”平台上特设“助农”板块,充分发挥全县农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,形成“村党组织+强村公司+平台运作”模式,以村为单位上架农产品,推进与各村信用好超市合作,切实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带动全县各村发展农产品销售业务,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。注册“我的驻村日记”、“驻村金队长”等抖音账号,发布原创短视频近200条,开通抖音APP上棠樾集体经济企业店,上架甜玉米、小香薯、葛粉产品、土酱卤腊味制品15件,并加强与“云上游”、“温馨西海”、“三沐好物”、“岭南心林农场”等团队合作,通过“矩阵式”宣传推介、包装提升、直播带货等方式扩宽营销渠道,扩大产品影响力。对接市内各大商超酒店,借力田园徽州品牌与天润发达成合作兜底销售协议,建农产品供销合作关系彻底打通线下供销路径和销售渠道。通过奋力打造“线上+线下”销售模式,造势营销特色农产品,坚持让本地的农产品“走出去”,走进更多消费者视野的同时,带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